栏目导航

全国服务热线:

新闻中心中心
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 » 新闻动态

为何说脾虚人就废一半?

发布时间:[2022年04月07日] 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

大家都知道脾胃保健很重要,但是脾虚到底应该怎么调理?


对于脾的治法,有补脾、健脾、甚至还有醒脾等,三个词语仅仅一字之差,到底有何不同?


其实,脾虚调理的一般治疗思路应该是先健脾,再补脾。而且,健脾与补脾又有着很大区别!
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 

脾主运化,升清化浊,将吃下去的水谷饭菜,通过胃的腐蚀,脾的运化,才能变成精微。变成精微后,通过脾胃升清化浊的作用,将精微运送到全身。
简单来说,脾相当于人体内的发动机,以食物作为燃料,将燃烧后的能量输送全身。


脾气是脾运转的动力,就像是一个泵。脾胃运转是过程,水谷得以化生精微、化生为气血是脾气推动的结果。
那我们的「健脾」和「补脾」就作用在这个机制的不同地方。
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 

何谓健脾?


健脾,就是使脾强壮有力的一种方法,使脾运转得更好的作用。


然而,想要推动脾胃运转,必须得先清除“障碍物”。脾胃中的“障碍物”是:湿、痰、食滞。


众所周知,暴饮暴食会损伤脾胃,食物停滞在内不能运化,变为“食滞”。食滞会引起腹胀、吐酸水、嗳气,甚至呕吐,且呕吐物有一股酸腐味。


外感湿邪,使得脾更虚,脾虚不能运化水谷,水气停留,则湿气弥漫,久则凝聚成痰,痰湿重,则出现不思饮食、胸闷、痰多、容易困倦、舌体胖大、舌苔白腻。(体内有湿气的朋友要注意了!)


要清除痰、湿、食滞,使脾能健壮起来,就得化湿、祛痰、消滞。

 

何谓补脾?


上文提及“脾气”,是脾运转的动力。所以我们常常说补脾,其实就是要补脾气。


但是,要知道不论是食物还是药物,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必须通过脾运化后才能发挥作用,补脾药也是如此。


而痰、湿、食滞会导致脾失健运。


所以补脾必须得建立在还没有产生上面所说的痰、湿等病理产物时。单纯以“脾气虚”为主时,就可以通过补一点动力来推动脾胃。
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 

辨证对待脾虚


饮食伤脾、外感湿邪伤脾、情志不畅肝郁等导致的脾虚,要兼顾气滞、食滞、痰湿中阻等,多用健脾的方法,先清除痰、湿、食滞等障碍物后,再用补脾的方法。


劳倦、年老体衰等导致的脾虚多为单纯的脾气虚,可用补法;若是日久脾失运健,已经有了病理产物,就得先健脾。


但是结合实际生活,纯虚的病人比较少,大多都是虚中有湿,所以对于脾虚,我们一般采取先健,后补脾的调理方法 。


1、健脾,清废物


♦  祛痰湿:痰湿与脾虚之间会相互“促进”。脾虚者或因不良饮食习惯最容易痰湿重,脾虚为本,痰湿为标。想要补虚,先清清体内的痰湿。
方法:可以喝健脾益气,利水祛湿的赤小豆茯苓茶。


♦  艾灸健脾:如果单纯的药物,可能不容易发挥作用,因为病症发生在脾胃。中医里就有一种说“药之不到,针之不及,必须灸之。”可见艾灸对于调理脾胃是很好的选择


2、补脾,让脾胃运转


清除障碍物后,就可以开始补了,让脾胃运转起来。


食疗:我们一般会在补脾的食物或药物中加一点行气的食膳。


如传统美食桂花糕中,用香甜的糯米补脾虚,加上芳香醒脾的桂花来点缀,使得糯米不滞脾。我们也可以在日常膳食中加入陈皮。陈皮健脾行气,可化食物中的滋腻。平时泡红枣枸杞茶也可以加一点陈皮。
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
 

 
广州市白云区黄园路135号318房 服务热线:400-685-9588
Copyright © 2010-2018 葵花臻搭档健康产业(广州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E-Mail:3286572507@qq.com  粤ICP备1801606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