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固肾气 让你“肾气”凌人
发布时间:[2022年01月13日] 浏览次数:
冬季来临,冷风嗖嗖一吹,不少女性和一些体虚的中老年人就会出现腰膝酸软、手脚冰凉、疲乏无力等症状。出现以上症状,多是肾气不足所致。
中医肾病范围很广,既包括肾脏器质性病变,如肾炎、肾功能不全等,还包括肾脏功能失常出现的多种症状,如腰膝酸软、疲劳乏力、头昏健忘、耳鸣耳聋、少寐多梦、遗精滑精、阳痿早泄、性功能减退、妇女月经不调、小儿发育不良等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虚。其实 “肾虚”并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名称,而是中医的证,它与人体的生长、衰老、智力、生育等都有着密切关系。
先来看看肾气不足的几个表现:
1、腰酸背痛
肾气不足之时最容易有感应的是腰部背部,常有腰酸背痛的烦恼。其特点是有劳累过度的感觉,腰部隐隐作痛,严重时甚至直不起腰。
2、黑眼圈
在中医中,黑色代表肾。常说吃黑豆、黑芝麻、黑米益肾。其实,肾气不足也会将黑色素积累到眼部,显现出黑眼圈。此外,女性肾气不足还会月经不调、脸部出现淡黑色斑块。
3、脱发
肾气不足不能荣养头发,就会出现头发干枯易脱落。
4、精力不济
肾气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原始动力,肾气充足人也会精神焕发、体力充沛;相反,肾气不足的话,人的身体运转缓慢,精力得不到充足的濡养,人也无精打采,哈欠连连。
5、听力下降
肾气不足,耳朵也会出现相应的病症,如听力下降、耳鸣等。很多老年人出现耳鸣的问题,就是因为肾气衰退了。
6、免疫力下降
肾气本是身体的阳气,支持身体的所有生理活动。肾气不足身体抵御病毒的能力也下降,容易怕冷、生病。
“肾气”,是指肾精所化之气,它反映了肾的功能活动,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尤为重要。若肾气不足,不仅早衰损寿,还会引发各种病症,对健康极为不利。
如何养护好肾气?
★ 肾气的产生
肾气由肾阳蒸煦肾阴所产生,肾气的生成必须要有肾阴(肾水)和肾阳(肾火)的同时存在,二者缺一不可,因为无阴则阳无以生,无阳则阴无以化,经云: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”。肾气的化生要有火,水得火始能气化,产生蒸气,而能动船,水火二者缺一则蒸气机不能发挥作用。因此,人体肾阴肾阴要平衡。
★ 肾气的来源
肾气有两个来源,一是先天化生,二是后天充养。先天之气依赖于父母授予,我们无法决定,因此我们要养护好肾气,侧重点就是后天的充养。而充养的方法无外乎开源和节流。
★ 养肾气法之开源
所谓的开源就是后天补之。要注意饮食和睡眠两点。饮食的关键是要适合,根据自身的脾胃状况,合理饮食,达到营养机体的作用。特别要注意饮食的种类搭配、进食量、进食时间等。
睡眠的关键是要以养心为主,充足的睡眠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,工作再紧张,家里的烦心事再多,到了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。
★ 养肾气法之节流
节流主要是注意适度的运动及性生活的规律。适宜的运动能改善体质,活跃思维,强壮筋骨、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,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;其次,性生活要适度,不勉强,不放纵。
冬季是补肾的黄金期
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人体应与四季变化规律相顺应,冬季气候寒冷,万物进入冬藏阶段,是补肾的大好时期,此时饮食精微及营养药品易于吸收,充实肾精。
俗话说“冬季巧进补,来年打老虎”中医认为“天人合一”“冬令与肾气相通”“肾藏精”,五脏之中,肾主封藏,为脏腑阴阳之本,肾中精气旺盛则可以充养脏腑、经络、四肢骨骼,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,使体质强盛,体力充沛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“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”,意思是肾中精气充沛者,方能体力强健、智力发达。
《素问.上古天真论》中记载:“女子七岁肾气盛,齿更发长,……丈夫八岁肾气实,发长齿更。二八肾气盛,天癸至,精气溢泻,阴阳和,故能有子。三八肾气平均,筋骨劲强,故真牙生而长极……”因此肾气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!